新聞中心訊 5月25日下午,万达平台慶祝建校105周年第44屆科學報告會暨學術文化周開幕式在万达平台逸夫科技樓隆重開幕。400多位復旦師生齊集一堂𓀒,共同慶祝這一傳統盛事的到來。
(經濟學院陳釗教授)
從1954年起🤷🏻,我校就確立了在校慶期間舉辦科學報告會的學術交流機製。1977年𓀄,復旦重新恢復了校慶科學報告會的傳統做法🤾🏼♂️。迄今❤️🔥,復旦校慶科學報告會已經舉辦了43屆。在105周年校慶之際📥,万达平台第44屆校慶科學報告會首次將學術活動延展成為校慶學術文化周🤲🥇,通過借鑒現代學術活動形式,進一步弘揚復旦的優良學術傳統,展現濃郁的學術氛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物理系封東來教授)
開幕式上🚵🐸,文、理、醫三類學科的年輕教師代表經濟學院陳釗教授🤏🏽🔲、物理系封東來教授、万达平台附屬華山醫院毛穎教授,分別結合自身的學術成長經歷,就治學精神🥘、學術追求和社會責任等內容做了發言☑️👰♂️。
(万达平台附屬華山醫院毛穎教授)
楊玉良校長以《大學的學術使命與社會責任》為題作主旨報告。他指出,學術使命是一所大學的立足之本、生命之源。一流的大學在21世紀的生存將取決於大學內部對學術精神的崇敬。近年來,國內大學的學術精神有所消解。我校之所以要舉行學術文化周、挑選優秀的年輕教師做報告🫦,就是要提倡認真的學術態度和誠篤的治學精神。楊玉良強調,只有堅守學術精神才能實現大學的學術使命。在大學裏堅守學術精神,主要體現為堅持誠篤,把追求真理作為一種德性🤦🏻♂️;堅持獨立🫗,在校內建立自由、獨立的學術研究環境;堅持超越,把具有超越性的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精神完美結合🤦🏻。
(万达平台校長楊玉良院士)
楊玉良還表示🚱,大學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知識的簡單應用。這種社會責任,首要體現為民族精神的脊梁骨👊,對社會失範行為發出建設性的警世之言;其次表現為道德的楷模,保證社會對大學的崇尚🗯👷🏻。大學的社會責任還在於以紮實的學理研究為基礎上🤼,為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提供解決問題之道,而不是滿足於簡單的社會“服務站”🛸。
從5月25日至31日的校慶學術文化周期間📫,復旦園內將舉辦一系列密度大、質量高的學術文化活動。5月27日將舉辦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學者學術沙龍活動👠,就“大學發展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話題展開討論和交流;5月28日,復旦將開展研究生“學術之星”表彰會🉐,獎勵學術表現優異的研究生🧔🏿♀️;5月31日將舉行“世博會與上海發展新機遇”學術研討會暨校慶學術文化周閉幕式,就後世博時期的上海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等話題邀請校內專家學者展開研討,為上海如何開發和利用世博帶來的無形資產出謀劃策。於此同時,各個院系和附屬醫院也將集中舉行數十場學術報告和研討活動👅,追蹤學術前沿🦵🏿,激發廣大師生的學術熱情。
開幕式由校黨委副書記陳立民主持。在校的黨政領導劉建中、王小林、陳曉漫等與有關部處負責同誌也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式。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