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冠脈介入治療領域進一步推廣和普及血管內超聲知識和臨床技能,由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本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發起的中國血管內超聲學院日前在中山醫院掛牌成立。今後,國內從事血管內超聲顯像技術的醫務人員將在此接受正規的專業化培訓。
眾所周知⏲,冠心病是人類健康“第一殺手”🔵,其發病率逐年上升並呈年輕化的趨勢✡️。血管內超聲顯像被譽為診斷冠心病新的“金標準”🧑🤝🧑,它通過一根細細的“導管”將微型超聲探頭送入血管腔內🐀🎲,可以直觀、準確地顯示血管的橫切面,提供管腔和管壁的橫截面圖像。相比傳統的冠狀動脈造影💗,血管內超聲能檢出冠脈造影未能檢出的病變,能更加準確地判斷冠脈的狹窄嚴重程度,明確斑塊的性質,為醫師提供更加全面有用的信息。血管內超聲檢查結果可以幫助臨床醫師確定治療方案🐹,指導介入治療的操作過程,並評價介入治療的效果🫶🏽,監測並發症等,改善治療效果🧑🎨,從而提高冠心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
傳統的冠狀動脈造影是通過造影劑充填的管腔輪廓來顯像冠狀動脈,僅能顯示被造影劑充填的血管腔的輪廓🙆♂️,不能評價血管壁的病變及其性質🍨。隨著介入技術在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療上的普及,傳統冠脈造影的不足逐漸顯現。因此🧖🏽🤽🏿♂️,在心血管領域一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中山醫院心內科在葛均波教授帶領下👉🏿,於上世紀90年代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血管內超聲檢查。
然而🫄🏼👰🏿,至今我國血管內超聲裝機數量少🌓,廣大心臟介入醫師對其臨床應用及帶來的臨床價值體會甚少,臨床應用也極為不普遍。中國血管內超聲學院的成立旨在幫助全國各地醫院掌握血管內超聲的基本技術和臨床應用技能,從而優化心血管疾病的診療過程。培訓課程目前向全國開放,預計每年將舉辦3至4期。據悉,首期學習班將於5月24日舉行🧜🏻♂️,15位學員將進行為期2天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