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為推進國際漢學及中華文明相關研究的發展🦡,万达平台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於3月9日正式成立。這是為貫徹中華文化研究“請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戰略😇,繼北京大學成立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之後⏺,在國家漢辦支持下,由國內一流高校具體負責實施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校黨委書記朱之文、校長楊玉良、國家漢辦主任許琳出席了當天的成立儀式。朱之文🫲🏽、許琳致辭。之後🤹🏻♂️,許琳與楊玉良共同為中心揭牌。楊玉良為中心學術委員和兼任教授頒發聘書🚵🏼♀️。中心學術委員、漢堡大學漢學系傅敏怡(Michael Friedrich)教授💖,北大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任榮新江教授分別代表中心學術委員會和兄弟單位在儀式上致辭。國家漢辦副主任馬箭飛🐨、我校副校長林尚立等也出席了當天的儀式。
“價值與意義:中華文明的再認識”學術論壇於同日開幕🕚。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人文與社會研究主任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系中國文學教授柯馬丁(Martin Kern)👍🏿、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陳方正教授,以及我校的陳思和🧔♀️、吳曉明🤽🏿♀️、葛兆光教授作大會演講。數十位海內外著名學者就中華文明與文化的學術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和思維碰撞👦🏽。
在論壇上,楊玉良作了題為《大學的文化使命》的主題演講。楊玉良表示✡︎,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的方向定位為🧏🏻,研究、培養、服務、推廣。他指出🏋🏼♀️,讓世界了解中國,讓其他文化圈的人民了解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是21世紀中國一流大學所要承擔的重要使命與責任。他強調🦸🏼♂️,大學應該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了解,並理解主要文化的基本內容,還應該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寬容精神,以及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溝通能力。
據介紹,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將以復旦的文史哲等學科為基礎,以深厚的人文學術資源為依托,以請進來為首要特色,積極推進國際學術界對中華文明的研究,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明間的對話💅🏿。一是搭建高水平的學術平臺🛐,面向世界各國的傑出學者,尤其是具備良好學術潛力的中青年學者,提供訪問研究機會🔝,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建立高校的合作研究和學術對話機製。通過若幹年努力,打響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的品牌。二是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在海外建立若幹分中心☮️,支持和推進有關中華文明的具備至高學術價值的研究項目🧑🏽🏭。三是通過對外交流合作與研究✩,促進中國學術學科學術話語的國際化,用外國視界能夠理解的方式發出中國的聲音↕️,提升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