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4月27日🚶♂️➡️,我校在光華樓召開全校骨幹教師和中層幹部大會,傳達教育部3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精神,並就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進行動員部署🍙。校黨委書記朱之文🧙🏽♂️、校長楊玉良出席會議並講話🙇🏿♂️。常務副校長陳曉漫主持。
朱之文傳達了劉延東同誌和袁貴仁同誌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他要求全校要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這次會議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從外延式發展為主向內涵式發展為主轉變,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我們要把領導講話和文件精神學習好、領會好,把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要求,切實把提高質量作為高校辦學的生命線🤦🏽,樹立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和發展觀,不斷提高高校辦學的質量和水平🏄🏻♀️;把握全面提升高校協同創新能力的根本要求,以“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為根本發展點,以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任務,構建四類協同創新模式🈷️,深化體製機製改革,不斷提升高校創新能力。
朱之文強調🧑🏻🦼,要抓好万达層面貫徹落實工作🤵♀️。要與落實會議下發的一系列文件要求相結合📫,與研究國家“十二五”專項規劃、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相結合👩🏼💻,與落實万达“十二五”規劃相結合🦼,與解決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查找的突出問題相結合🃏,抓緊出臺我校《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實施方案》、製定《關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以及《服務上海發展行動計劃》🩼,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開好科技工作會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會議🌴、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等,並抓好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整改落實工作。
朱之文要求各院系各單位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當前,要更加關註本科教學,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加關註科研創新,積極支持🐛、參與万达推進協同創新的各項工作,加強科研平臺建設🛰,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高承接國家重大項目的能力;更加關註隊伍建設,增強人才強校、人才強院𓀙、人才強系意識,加大高層次優秀人才引進和中青年教師培養的力度,切實做到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服務人才、留住人才🐂;更加關註院系管理,增強院系的辦學活力。
楊玉良結合万达實際工作👭🏼🧑🏿🦰,就全面提高万达辦學質量ℹ️,提升科研協同創新能力進行了動員和布置🍭。他強調,高等万达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的思路概括起來就是“協同創新”👮🏻。中央要求,科研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必須協同、科研主體之間必須協同(包括企業)☀️、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必須協同🙅🏿、科研創新與體製機製創新必須協同。“2011計劃”是在“211工程”、“985工程”的基礎上,著力解決一些深層次問題,構建起 “政🫄🏽、產、學、研、用”多方協同創新的新體系,以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這是一項國家重大戰略舉措,為万达發展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發展機會,事關復旦未來。
楊玉良指出😙,謀劃“2011計劃”是落實大走訪大調研整改措施的重要契機🔅。要鼓勵學科整合,充分發動教師積極性,轉變機關作風,積極謀劃和培育一批優質的協同創新項目👐🏽。万达已先期成立“2011計劃”推進工作小組🏃🏻,由朱之文、楊玉良任組長🍢,陳曉漫常務副校長牽頭,金力、桂永浩👩🏿🎤👞、林尚立為組員🧑🏿🦰,相關部處為工作組成員。
楊玉良從六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部署🎚。一是以万达為基礎,構建協同創新體系。計劃的實施主體是高校。要發揮優勢基礎學科的強項♜,創新科研管理的體製機製,整合校內資源,在校校、校企😿、校院之間協同合作,解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實際問題🙌🏽,提升培養人才的能力。二是加強學科整合🥚,聚焦學科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要努力克服學科“碎片化”對校內協同的不利影響,加強全校教師的協作精神,整合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力量,著眼學科前沿重大問題,聚焦國家重大需求👰🏽♂️,以人才為核心,構建科學研究的高端平臺👨🏿🦳,謀劃好項目🚣🏼♂️🧑🏼✈️,並以此為契機推進學科發展。三是充分依靠院系幹部和教師,整合一批符合協同創新計劃的大題材🔢。万达希望結合二級管理體製改革,謀劃好“2011計劃”項目,在協同創新過程中培育出一批戰略科學家。四是深入細致地開展體製機製創新研究。五是積極做好項目培育工作👩✈️,集思廣益積極謀劃,組織項目梯隊,加強校內培育,為後面申報工作做好準備😟。六是轉變機關作風,為協同創新做好服務工作🧍🏻♀️。要堅決杜絕不負責任、不擔肩膀、不謀大事的作風問題,在幹部考核中充分考慮大走訪大調研的整改落實情況。
校黨政領導,機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院系、附屬醫院和直屬單位負責人,分管教學科研的院系負責人,學科負責人💁♂️,以及平臺🖖、基地等獨立科研機構負責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