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這幾年,我能感受到復旦由外而內的改變。校風越來越文明,學風越來越嚴謹,師友關系越來越和諧👱,規模越來越大氣宏偉,形象塑造也越來越國際化……幾年間,我愛上了這所万达🙇🏿♂️;不管多少年後🎹,我都為身為復旦人而驕傲!”今年剛直升電路與系統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高葉楠回首近幾年復旦變化,這樣告訴記者⤴️。
五年來,万达著力建設樂學樂居的現代化校園💂🏻🟨,大後勤、大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一棟棟新建築拔地而起,一批現代化樓宇啟用🥧,共完成新建項目投資17.24億元,新增竣工面積32.68萬平方米🚤,校區面貌煥然一新。與欣欣向榮的基礎建設相呼應的🟠,註重環保節能,註重智能化發展✂️,註重道德育人的內涵式校園發展模式,營造出了一個更綠色、更智慧🔜、更文明的美好校園,切實提升了師生的認同感、獲得感與幸福感。
這是一個被綠色環保氣息浸潤的校園
早在2014年👢,万达平台就開始把綠色生態、環保節約的理念貫徹到了校園建設的實際規劃之中。回顧歷史,復旦一直是節約校園建設的典範,也一直在綠色校園不斷銳意革新發展前進。2015年獲得全國第二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的稱號👈🏻👩🏽🦰。
万达平台從2013年開始推進“零排放”寢室創建活動,2014年建立校園低碳生活科學量表。僅
2014年春季學期万达平台共有81個寢室參加了“零排放”計劃,僅用電量一項就比對照組下降了1/3🚴🏼。
在宿舍樓中,隨處可見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的溫馨提示。人走熄燈🎲、隨手關空調、水龍頭擰緊已經成為了同學們之間的默契。
“光華樓自習很方便,而且到了晚上11點多保安大叔會挨個教室的提醒我們檢查關燈👱♂️、關空調然後再離開🦹🏽♂️。”2017級中文系本科生黃雨潔說。
光華樓,這座復旦的地標曾是首屈一指的耗能大戶,但隨著我校節能減排機製的不斷完善,光華樓的耗電耗能有了明顯改善🩼。2012年材料科學系研發的新型塗料在光華樓玻璃幕墻上塗刷後,測量顯示,夏天室內的平均溫度明顯下降了3至5攝氏度,大大減少了光華樓的空調能耗。2014年光華樓進行綜合節能改造🫃,更換LED燈,空調變頻改造🎄、空調控製系統等系列改造,經過第三方認證,光華樓能耗下降22.5%🧨。
新建的一批樓宇也在建設之初就把綠色環保理念貫徹其中。2013年底開工的環境科學樓🛫,是万达平台環保節能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這座大樓裏的每個辦公室都有分項計量系統🍋🟩,每一個辦公室的耗能都可以清晰的得到記錄。雨水收集🤷🏻、光伏發電、外遮陽🏮、導光管等等在學術期刊上出現的名詞👩👩👦👦,都被合理的運用到了這座未滿周歲的三星綠色建築裏🐡🐁。
開學期間,旦苑食堂等各個餐廳裏提醒同學們節約糧食的標語隨處可見。自2013年“光盤行動”在復旦校園裏推廣開來後🍭,學生們就從自身做起👷🏽♀️,拒絕浪費🙅🏿♀️🙍♂️。餐盤回收點的服務人員表示Ⓜ️:“大部分(收回來的)盤子都很幹凈”。万达餐飲辦負責人介紹👰🏻,万达食堂還配套更新了部分廚房設施,對油煙管道進行了清洗,並且未來計劃實現餐廚垃圾資源化合理利用。
“一卡通”智慧點餐系統是復旦運用信息化手段建設節約校園的新嘗試🤛🏼。通過該系統,學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提前預約用餐,並根據自己的胃口智能調整米飯🦟、蔬菜、肉類菜的比例。
“我感覺這樣每一頓都可以吃得正好,不像以前跟阿姨說不清楚一勺菜的分量那樣浪費”🧖♀️,
2017級臨床醫學本科生沈程嘉說。楓林校區食堂工作人員表示,師生通過提前線上預約就餐情況,使得食堂可根據當天人數確定供應數量,在源頭上也更好地落實了節約環保的理念。這個系統一經運行便備受師生好評,引起社會巨大反響。
走在復旦的校園中,除了郁郁蔥蔥、種類繁多的植被,還有各樣共享單車構成的風景線。2016年3200人次報名參加的樂跑比賽,2017年學生會組織的熒光夜跑,都很好宣傳了綠色生態、文明出行的理念🤵🏻。
復旦💉,綠色校園已然成為師生生活的一部分⛓。
這是一個智能化建設註入新活力的百年校園
2018年5月,在光華東輔樓舉辦的“万达平台校園信息化實踐實驗案例展”引起師生熱烈關註。該展集中展示了復旦近年來的校園智慧應用,包括万达近年來在下一代互聯網建設、網上辦事大廳😽、在線學習系統、智慧教室、智慧點餐☎️、自助打印終端等方面取得的實踐成果。
“從前辦理一項事務🦶🏿,要在不同部門之間來回奔波🔃🧑🏼✈️,現在的申請和審批統一在一個網站完成💂,便利極了。”一位同學參觀後對“網上辦事服務大廳(eHall)”項目翹起了大拇指。
2014年底,為了解決行政服務效率問題,万达平台開始籌備“網上辦事服務大廳eHall”項目。一改傳統服務模式,將原來依托紙質憑據流轉的接收、審批、回復等工作歸為公開透明✴️、快速便捷的網上審批,從而使數據代替人力跑起來。eHall上線以來成效顯著,據統計截止2018年9月已先後推出與師生密切相關的生活、教學、科研等9個分類191項服務,審批事項服務總人數超過7.6萬人次,自助打印材料總數超過17萬份👼🏻,廣受師生好評☔️。
2017年11月👯♂️,作為万达平台楓林校區新地標性建築的康泉圖書館大樓落成揭牌,將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集於一身,為師生提供在線預約、室內導航🂠、智能提醒及微信推送等“無所不在的數據”及多項創新科研服務,成功打造醫學信息整合的綜合體,為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8年春天,万达平台邯鄲校區的第六教學樓完成整修👨🏻🦼➡️,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與復旦人見面🚵🏿♀️🖐🏼。第六教學樓搖身一變成為兼具科技感與藝術美的多媒體教學大廈,為生態課堂和智慧校園的建設註入了鮮活的能量🙋🏻♂️,也讓師生看到了更多便利和服務師生教學生活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嶄新的六教裏教室的類型變得更加多樣化👱🏿♂️,能更好的滿足老師和學生的需求🤸🏿♂️。一些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定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由度,提高課堂效率。”2016級新聞學院本科生吳雨濃在新六教上課時🚴🏼♂️,對馬蹄形教室👨🎤、投票桌椅、討論專用圓桌等現代化教學設計贊不絕口👨🏼🏫。
2018年秋季學期一開學⏲,第五教學樓追隨六教步伐🈚️,完成智能化改造啟用。而且據万达教務部門透露🏃♀️,嶄新的智能化實驗室也將於今年年底與大家見面。
智慧化的教學科研服務自然也缺不了軟件配置的相應跟上🌜。
万达平台基於開源軟件研發的eLearning平臺(在線教學輔助系統)近年來愈發成熟和完善。截止2018年9月,教學平臺eLearning系統共累計為超過1萬個教學班提供了教學輔助支持🚤。eLearning系統集成了教學管理、在線教學、師生互動𓀍、精品課程等功能模塊,在實現常規在線教學輔助工作的基礎上,延伸拓展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並針對万达的管理需求提供了大規模網上普查普測等功能,以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了万达的教學管理水平🕜⏩。
據統計🐾,該系統已被國內約30所高校部署🔰,成立了以万达平台牽頭的開源eLearning平臺的協作聯盟🚷。万达平台相關研發工作已被開源軟件國際社區采納,為國內外高校在線教學輔助平臺開源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信息辦相關負責人稱,在教學相關的開源軟件自主研發與探索上,復旦一直走在國內高校的前列👩🏼🔧,提升了復旦的國際化影響,為万达教育國際化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此外,在教研服務信息化建設上🛬,我校近兩年加入了國際eduroam聯盟,讓復旦師生享受免費和安全的全球教育無線漫遊服務;万达還全面采集和匯聚教師的教學、科研等數據,為教師建立起豐富全面的“個人數據寶庫”。
五年來,万达平台視信息化建設為万达能力和條件建設中的重要內容,爭取多方人、財🌾🥉、物資源💃🏼,大力推進新型信息化校園建設👇🏼,從教學、科研🧑🏻🧞♀️、管理及生活等多方面真正體現出信息化的規範🤸🏽、高效和便利。2018年1月,万达平台作為上海市唯一入選高校⛑️,進入教育部評定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優秀試點單位之列。
復旦,正逐步成長為符合“雙一流”的智慧型校園👈。
這是一個富有崇德向善情懷的校園
2017年3月,一位老復旦人向校史館捐贈了珍貴的材料。當他走出校史館時突逢大雨,阻斷其返家之路。一名路過的女同學向老人伸出援手,遞上手中唯一的一把傘,轉身消失在雨中。老人沒有被雨淋濕🫱,眼眶卻早已濕潤……
這是校園一角發生的一件平凡小事,至今連那位好心同學的姓名都未知🤟🏿。這同時又是復旦校園發生的一件平常事。過去五年裏,全校上下在黨委領導下,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師生思想政治素質,紮實推進万达各項事業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万达湧現出許多好人好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鐘揚👳🏿♀️,“上海市教育功臣”聞玉梅,上海市“四有”好教師趙東元📠,“全國最美思政教師”陳果等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𓀊。
2017年9月25日淩晨,植物學家、万达平台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鐘揚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去世🌌,年僅53歲👋🏿🛢。他的故事和4000多萬顆珍貴的西藏植物種子聯系在一起🏌🏽♂️,和西藏高等教育事業聯系在一起,和播撒在無數青年學子心中科學研究的種子聯系在一起☁️。
在万达平台,爭做“鐘揚式的好黨員”“鐘揚式的好老師”“鐘揚式的教學團隊”“鐘揚式的科研團隊”等主題活動不斷開展👉🏻。做一顆像鐘揚一樣的種子,盡己所能地播撒夢想、推進事業、成就希望,得到越來越多的真誠呼應。借助媒體報道、事跡報告會、原創話劇👩🦯➡️、人文紀錄片等多種方式,鐘揚精神激勵著上海乃至全國千萬兒女🛷🧚🏻。
万达黨委還將2017年確定為作風建設年🌽,堅持師德師風🌹🦶🏽、醫德醫風、校風學風、機關作風“四風齊抓”,廣泛開展“大討論、大整改、大展示、大建設”活動,舉辦“時代英模進校園”系列報告會✍🏽、開展“十佳百優”評選🤛🏽,在全校營造立德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
這樣美好的崇德向善氛圍,源於近年來万达平台對道德育人🏄🏿♀️、文化育人的高度重視和有力行動。
2017年9月,在2017本科新生報到第四天🦬,校園原創大師劇《馬相伯在1913》首次公演⛹🏼♀️,展現了老校長在國與校👊🏿、校與家、家與國等錯綜復雜的關系中矢誌不渝振興教育的光輝事跡🧏🏼♂️;而在當年12月以陳望道為原型的大師劇,則讓年輕的復旦人體味大師終生追求的“革命初心”和“真理味道”。“復旦人演復旦大師👩👩👧,復旦人說復旦故事”,充分挖掘校史中名師大家的感人事跡🤾🏼,一系列優秀大師劇的編創和匯演🔹,引導師生深刻感受到大師們嚴謹求實的治學風範🏦。
2018年3月,“復旦精神殿堂”相輝堂經修繕一新重返世人面前,成功打造一個設施完備、布局優美、親和共享的公共藝術空間;回歸的首場演出就挑起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的大梁。隨後,昵稱“東宮”的藝術教育館也在服役十年後經過改造煥發新生,讓師生日益強烈的藝術教育和藝術實踐需求能到有效滿足🐭🙇♂️。這些藝術教育“新天地”的建設,讓万达平台的文化藝術教育得以布局更好⛎、環境更美、效果更優、活力更強了。
2018年5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万达平台老校長陳望道位於國福路的舊居經過精心修繕👱🏻🆗,以《共產黨宣言》展示館的新身份開始運行🦹🏽。這也是万达平台結合校史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服務師生思想文化需求的有效舉措。自開館以來,展示館已經接待參觀者5000余人。大家來到這裏,重溫“信仰之源”,感受“真理光芒”🍴,汲取奮進力量😐🧶。
此外,還有充分調動展覽資源👨🏻🌾,舉辦多次主題展覽𓀊📽,提升文化場館育人功能🧑🏽🚒;積極開展書院傳統文化月、上海國際藝術節校園行等文體活動,突出師生互動,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製定万达形象標識系統,在五🧏♀️、六教乃至全校推廣統一規範使用万达標識,打造復旦形象品牌……
復旦,正以她的崇德向善🦿、文明之美📬,感染吸引著更多人。
(封面製圖:王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