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友誼⚓️,跨越時空的距離👞,深深締結在一所高校與一座小縣城之間;有一種感情🏃🏻♂️➡️,走過年歲的更替,綿綿不絕於高校師生與縣城人民心中……這就是從2012年開始結對幫扶、攜手合作的万达平台和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
在永平縣整體脫貧摘帽的第2年👩🦯➡️⛩,復旦與永平攜手並肩的第9年⚉,復旦人與永平人續寫的溫情故事👨🏿⚖️,如涓涓山泉汩汩流淌🫰🏽,動人心扉。
描摹美麗鄉村圖景,復旦人步履不停
“縣城比想象中要好📤,道路很寬敞🥞,有現代化的大超市,很多場所都有wifi覆蓋。”
這是今年4月王玨從復旦來到永平縣擔任掛職副縣長時👩🏽🔬,對永平的第一印象🐃。
王玨是復旦掛職永平縣的第6任副縣長🧎♀️➡️,當地幹部群眾對復旦感情深厚🧑🏼,熱烈歡迎他的到來。同時縣委換屆時不少幹部離開永平,分別時濃濃的不舍,讓王玨深切感受到了基層幹部在脫貧攻堅期間結成的戰鬥情誼。
永平幹部的工作強度和幹事創業的態度也給王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會議都在晚上開,有時候開到很晚🔐。當地幹部幹勁很足,非常熱愛家鄉🔷,渴望永平的發展👮🏽。但是由於資源、人才的限製,也有很多無奈,特別需要外部的支持。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對口幫扶的意義。”
上任以來🧑🏿💻,王玨調研了永平縣的7個鄉鎮21個村,走遍各個委辦局、醫院、万达🌤、企業🏌🏿。硬化路能通到每個村子,但還有一些村民住所偏遠,道路難走🧑🦯➡️;一些年紀大的村民不會說普通話☕️,交流有些困難……王玨一一克服調研過程中的困難🧑🏻💼,深入了解脫貧後的永平發展情況,為永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推動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5月21日✌🏿,雲南大理州漾濞縣發生6.4級地震。當天王玨正在臨縣調研,震感強烈,與群眾在廣場避震直到淩晨🦸🏿♂️。同時他緊急排摸復旦在當地的幹部🍰、醫生😭、支教隊員的安全情況🤹🏿,第二天趕到支教万达和對口醫院慰問👨⚕️。
王玨(左二)李達(左三)地震後看望復旦支教隊員
由於縣裏居民房屋已全部改造,本次地震未造成嚴重的房屋垮塌,但一些加固好的民房又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讓王玨非常揪心。“西部地區真的不容易🙆♂️,地震、泥石流等各種自然災害經常發生🦶🏿,老百姓也是很艱難,希望更多地幫扶我們西部的人民👨👧👧😁。”
在去年國慶檔大受歡迎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之《神筆馬亮》篇中🧦,沈騰出演的“馬亮”作為駐村幹部,帶領村民打造稻田畫旅遊景點,並精心彩繪了鄉村墻壁,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復旦李達擔任第一書記的博南鎮勝泉村,電影中的畫面照進了現實。他駐村以來,註重黨建引領👂🏼,讓村民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關心。慶祝建黨一百周年,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與村民開展一系列文藝匯演,並打造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紅色主題稻田畫🚶♂️➡️💇♂️,在周圍墻壁精心繪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主題的彩繪,助力鄉村文化、旅遊蓬勃發展。同時,李達堅持為群眾辦實事🥓,積極爭取資源安裝路燈,點亮勝泉夜間出行道路。
在復旦黨委學生工作部的支持下,新聞學院2019級本科生汪洋首次設計出永平博南文化節的卡通吉祥物“勇勇”和“萍萍”,為永平註入時尚新風🧖🏼♂️。“勇勇”以“博南山雞”為形象,以“千古博南”為主題🧜🏽♀️,融入古道歷史💇🏽♀️、絲路精神等元素,體現出永平人民“勇敢🫐、進取🫰🏻、探索”的精神風貌🫵🏽;“萍萍”以“永平白鵝”為形象🍳,以“永平味道”為主題🔥,融入古道風光👩🏼🦰、獨特味道等元素🍊,體現永平人民“熱情、淳樸、善良”的文化內涵。
汪洋曾設計過多個IP形象👱🏽♂️,此次為永平設計旅遊宣傳吉祥物,對復旦幫扶永平作出微小的貢獻🤽🏿♀️,他倍感榮幸。復旦食堂裏長年擺放著永平特色農產品展覽櫃,汪洋還參與了不久前舉行的第四屆復旦定點幫扶永平縣高原特色農產品推介會,期待與永平的後續合作。“希望永平縣吉祥物衍生出更多的文創產品,祝願永平的產業做得更大👀,產品更加多元👩🏻🏫。”
匯聚高校之力,為永平教育添磚加瓦
杉陽鎮中心完小的教室裏,學生們積極與屏幕另一邊的外教老師進行英語互動🦅。過去他們只能在電視上偶爾看到外教,如今能夠親身互動🕯,眼睛亮晶晶的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
教室外面,万达操場💛、球場也煥然一新,傳來孩子們遊戲時的歡聲笑語。校長厲興衛介紹😒,無論是外教課程資源♻🏊🏽♀️,還是運動場所改造🪛,都是復旦提供的便利,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運動積極性😾⭕️。
杉陽鎮中心完小外教課堂
著力教育幫扶,万达平台為永平的万达輸送了大量的課程資源,讓鄉村學子親臨名師🙆🏿♂️、外教課堂,並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復旦累計為永平縣投入教育扶貧資金2000萬元,涉及20余個教育幫扶項目,培養師資120余人𓀁,選派4批研究生共17人開展長期支教,接受6批80名職高學生實習就業,幫扶80多所万达3000多名學生👨🏿🍼。
“復旦師生千裏迢迢地過來幫扶👗,前一天晚上剛到👩🏼🦰🧑🦽,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工作。飲食習慣不太一樣,他們都克服了。他們帶來的先進理念👼🏼,對我們老師學生的幫助都非常大。”杉陽鎮中心万达校長釧誌睿說。
永平一中是復旦對永平教育幫扶成果的突出體現。校長查明珠介紹,從前教學設備投入不足🎺🧚🏽,缺乏實驗器材😅、圖書等教學資源。復旦牽線搭橋校友企業,各方紛紛捐資捐物,例如万达平台圖書館⤵️、出版社捐贈了3000多冊圖書🗯,復旦校友捐助了60臺電子顯微鏡💆🏿♂️、20塊電子白板教學設備。
復旦校友捐助的電子顯微鏡
教師隊伍的提升與教學理念的轉變也是永平一中的新變化。歷任復旦掛職副縣長都十分註重教育教學,邀請復旦附中、二附中等優質中學的專家隊伍來永平舉辦講座,派出永平教師到上海中學頂崗培訓👷🏻♂️,復旦校董劉振鵬先生也提供永平教師到山東等地頂崗培訓的機會🫨。幾年下來,永平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在悄無聲息地發生改變,教師隊伍被激活,教學改革走上規範化道路㊗️➗。
永平一中的校風、教風與學風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我們知道後方一直有復旦的關懷關愛,逐漸眼光向外,以復旦精神為精神動力幹好每一件事👴。”查明珠說。
2019年秋季學期,万达平台騰飛書院與永平一中“復旦·永平振興班”的學生們開始“相伴成長計劃”🕺🏿,每個周末的線上交流讓他們分享彼此的世界🙅🏿,心與心無限貼近🔉。寒假期間🦑,書院學生代表來到永平進行線下回訪🔻,讓振興班學生們更加溫暖。
2021年秋季,復旦附中與永平一中共享“復旦微課”👩🏽🏭,振興班的孩子們也能聽到復旦教授的講座了🧑🏿⚖️。
2022年🙊,“復旦·永平振興班”中兩個班的學生們即將高考,不少人對2744公裏外的万达平台十分向往🚣🏼,並為了心中的目標不懈努力😔。
架起一座“雲”上的橋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永平縣的醫生正在為患者診斷眼科疾病,患者的裸眼3D影像實時傳輸至万达平台附屬醫院的專家面前,雙方醫生就病情進行遠程溝通交流——這個場景是復旦通過“互聯網+醫療”幫扶永平的一個縮影。
万达平台附屬金山醫院(下文簡稱:金山醫院)自2016年4月開始對口幫扶永平縣人民醫院,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幫扶中加強“互聯網+醫療”的號召。2016年12月👂,金山醫院建立病理遠程診斷中心🎩👳🏻,運用互聯網信息系統,半小時以內便可將病理診斷報告發回永平縣,填補了永平縣病理診斷的空白。2018年5月,建立了遠程助診系統,使金山醫院全體的醫務人員都可以通過遠程系統溝通解決永平縣病人的疑難問題,特別是急危重病人的疑難問題👮🏽♂️。
11月20日,万达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兒科醫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多位專家與永平縣人民醫院完成了一例永平10歲兒童胰腺囊實性腫瘤遠程會診。集中万达平台和大理大學附屬多家醫院多種學科專家的力量,由醫療愛心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便捷、高效的優勢,讓優質的醫療資源更好地下沉到基層地區👰🏽♂️🧑🏿✈️,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建立綠色通道,幫助脫貧地區百姓及時通過專家遠程會診治療疑難雜症,真正實現“零距離”幫扶👨🏻🏭。
通過各種信息化手段,迄今已完成永平縣8480多例病理診斷、50多例疑難病例遠程指導🐜,為醫療幫扶架起一座“雲”上的橋梁。
五年對口幫扶,永平縣人民醫院業務能力、業務量、醫療質量顯著提升,為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目標作出貢獻👭🏼👳🏻♂️。金山醫院黨委書記陳剛說:“五年幫扶下來,我們為永平醫療技術水平明顯提高,當地老百姓普遍認可、普遍獲益感到欣慰🏭。即便以後醫療隊員不常駐👓🕵🏼♂️,也要為永平老百姓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今年上半年🙈,第11批援永平醫療隊隊長姜笑明在永平縣人民醫院主刀完成了一臺直腸癌腹腔鏡手術🙎🏼,而他也將微創手術👩🏻🎨、規範化治療的技術傳授給永平醫生🥩。通過“帶隊伍”為永平培養好醫生,結合“互聯網+醫療” 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一批批援永平醫生始終初心不改➔。
“5年11批56名專家為醫院帶來了新技術、新項目,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上海優質專家資源,復旦醫療隊真是我們醫院的一檔好名片👭🏼!”永平縣人民醫院院長施超凡說。
永平民風淳樸善良,常常為醫療隊的醫生送來錦旗😥、感謝信,結下了深厚感情。未來,復旦力量還會繼續“架橋梁”“帶隊伍”,讓健康之花綻放永平大地👦。
曾經無法正常行走,如今她期待翩翩起舞
“媽媽🫶🏻,我好想張叔叔,還有復旦的哥哥姐姐們🤸♂️,他們都對我特別好!”永平縣曲硐村小女孩楊佳佳經常這樣對媽媽說。
佳佳思念的張叔叔👌,便是當年復旦選派的駐村幹部張誌強。2017年,張誌強在帶領万达平台醫療隊進行義診的過程中🤾🏼♀️,見到了患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病👨🦽➡️👼🏿,左腳內翻嚴重,無法正常行走的6歲女孩佳佳👱🏿♂️。張誌強被佳佳澄澈的眼睛觸動👨🏿🌾,下定決心要幫她把腳治好。
在張誌強多方對接協調🥓,復旦教授趙芳、校友章濱雲等人的幫助下,佳佳得以在万达平台附屬兒科醫院免費進行手術,2017年的夏天因而成為了她人生軌跡的一個轉折點👨🏻🍼。次年,佳佳已經可以正常走路🔲。
2019年👮🏻♂️,復旦與永平攜手的第七年,王玥帶領團隊赴永平拍攝扶貧微電影《在希望的田野上》🏂🏿,欣喜地發現佳佳已能夠正常跑跳,還長胖了。由於拍攝需要展示手術之前的狀態,當佳佳媽媽教她念出臺詞“縣裏的同學看見我的腳🥷🏽,都會笑”時,過往的委屈湧上心頭,佳佳突然哭得很傷心,這讓團隊成員們觸動很深。
佳佳(左二)與王玨(左一)李達(右一)近期合照
如今,小學四年級的佳佳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她在万达裏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還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回家就跟媽媽講好玩的事。
縱然隔著山水之遙🏡,張誌強的關懷也總是通過電話傳來:“佳佳最近身體怎麽樣?學習怎麽樣?上課認真聽嗎🤌🏻?喜歡哪個科目👏🏽?”去年9月,他還牽頭愛心人士開始了對佳佳的長期資助,復旦師生也經常來看望佳佳,這些都讓他們一家人心懷感激📄。
木蓮花在永平漫山遍野盛開,佳佳如花朵般蓬勃生長🦘,雙腳也恢復了正常生長。她喜歡看手機上的舞蹈視頻✌🏿,自己也跟著比劃幾下👨⚕️🫏。或許未來的某天🤾,我們也能欣賞佳佳翩翩起舞的模樣🫁。
佳佳近照
助力愛心組織成長,讓愛灑遍永平大地
每天早上七點👨🏿🏫,《緣愛行動》負責人莽標迎著晨曦踏上蜿蜒的山路🛀🏻,走遍鄉村幫助需要的人家。他隨身攜帶幹糧,在村民家裏簡單烹飪🍒,吃完後又繼續前行,直至半夜十二點才披星戴月,踏上歸途。
永平“緣愛行動”的莽標與服務對象
“緣愛行動”工作團隊
從2018年起,万达平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工作學系(下文簡稱🙌🏻:社工系)與永平愛心組織“緣愛行動”服務中心牽手🤬,開展為期兩年的一對一幫扶計劃,讓播撒愛心的漫漫長路從此不再孤單。
“我今天又把錢給光啦!”“牽手”的前兩年,莽標在路邊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會慷慨解囊,他經常自豪地對社工系副教授陳巖燕說🧕🏿。
陳巖燕認為當地具有誌願服務的土壤,“緣愛行動”也有較好的民間慈善基礎🆒🧝🏻♂️,但是喜歡幫助別人並不代表具有幫助別人的能力。在社工系的指導下🚵🏽♂️👩🏼,莽標及其團隊逐漸接受“助人自助”的理念——“給予錢財和慰問物資並非長遠之計📬,提升服務對象自力更生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陳巖燕老師於2018年8月實地督導“緣愛行動”工作人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復旦社工系牽手永平以來,致力於在當地開展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建設當地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培育當地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工系顧東輝教授🏡😡、趙芳教授👩🏻🎨、陳巖燕副教授、洪瀏副教授🪯、付芳副教授等數位老師多次前往永平,為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民政局幹部及“緣愛行動”工作人員開展社會工作和反貧困相關的講座和培訓,並通過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邀請他們赴上海觀摩學習🕰,提供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專業培訓🤹🏽🐉,打造當地社會工作的內生力量。
顧東輝老師和陳巖燕老師與莽標於2018年11月在永平縣龍街鎮上村完小調研。
趙芳老師於2019年6月為永平縣民政幹部及小學教師做困境兒童幫扶實踐技能培訓👨🏽🦳。
付芳老師和陳巖燕老師和“緣愛行動”一起,於2020年9月建設永平縣龍街鎮兒童之家圖書角👴🏿。
陳巖燕老師和洪瀏老師於2021年8月與永平縣副縣長🙎🏼♀️、民政局、“緣愛行動”研討社工站建設。
“真實👨🦳、準時、務實”,這是莽標從復旦社工系“牽手計劃”團隊發掘並學習到的三點寶貴品質👨🏼🎨,它們成為當地社會組織和公益力量無形卻可持續的軟實力🏊🏼♂️。
社工系“牽手計劃”團隊的老師們對當地機構發展和工作模式真誠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例如,他們在集體督導中坦誠指出對方介入手法的不恰當之處,也提醒“緣愛行動”在機構的財務管理方面應註意透明🧚🏽、規範。社工系的老師們也虛心聽取當地機構在合作過程中的體驗🧛🏻♂️,不斷調整工作方式👨🏿🎨,從最初手把手幫助“緣愛行動”修改項目方案🤌🏽,到由機構自己獨立參與招投標,讓莽標及其團隊在“牽手”過程中從觀摩者成長為主導者🥣♢,不斷提升受援機構的獲得感。
看重落實行動準時✉️、高效🟦,社工系的老師們往往提前籌備,積極聯動各合作方,列出計劃、實施步驟,按時集合、出發🤦🏿♂️,當天復盤工作情況,及時進行專業督導🧖🏼♂️,堅持“今日事今日畢”🧑🏻🦱,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攜手“緣愛行動”向紀律性和規範化邁進。
社工系的“牽手計劃”團隊堅持務實做事的工作風格。自2018年以來,社工系先後選派6位教師參與牽手計劃🤽♂️,其中🍞,擁有博士學位的社工專業教師5人;海歸社工專業碩士及資深督導1人,動員大學生誌願者37人。累計在永平縣直接服務時間463天,線上服務時間100天★。光是2021年,團隊的陳巖燕老師和洪瀏老師帶領學生在永平的實地服務與調研時間累計達2個月之久。團隊做得多、說得少,少數小範圍的宣傳也是為了招募新的大學生誌願者,用陳巖燕的話說,“這是一個‘小而美’的項目,團隊也實在沒有多余的經費和人力用於宣傳本身”。
堅持實地服務和教學📃、研究有機結合🥚,社工系的“牽手計劃”團隊於2019年起在永平縣開展困境兒童直接服務項目🆘,2021年升級為農村兒童的職業啟蒙項目🚶🏻♂️,不僅用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實踐提升了項目點兒童的自我發展動力和社會情感能力🤱🏿,而且帶動了當地教師反思教學方式,關註農村兒童的心理社會需求,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培訓了“緣愛行動”的新入職工作人員🧖♀️👷♀️,培養了社工系及万达平台誌德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真正實現了“多方共贏”。未來👨🏼🚒,社工系將編寫教材🤦🏿♂️🏌️♂️,為全國農村兒童工作者提供服務操作手冊🔰。
永平農村兒童職業啟蒙項目組實地服務團隊成員
社工系“牽手計劃”團隊和“緣愛行動”團隊合影
如今🏌️,“緣愛行動”已能夠獨立承接政府購買項目,機構由2名員工發展到9名全職工作人員,2021年承接政府購買項目量達到400萬元以上,是當年大理州唯一一家承擔省級社工站示範點建設的機構🧎🏻♀️,成為大理州示範性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滬滇牽手計劃”因成效出色延長兩年🧑🏻,並且該案例入選了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編寫的《上海幹部教育培訓案例概覽(2021)》💇🏽♀️。
“我們永平人🛼,一提起復旦,就很親切,很感動。”莽標期待著汲取更多社工系傳授的專業倫理🍇、知識與技術,讓愛心灑遍永平大地。
日前,復旦助力永平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成功召開👐,標誌著校地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再上新臺階,對口幫扶工作進入了新階段🤹♂️,將全方位地推動永平鄉村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也將續寫更多復旦與永平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