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認定結果,中山醫院心內科教師團隊名列其中。
心臟🫵🏼,曾是手術刀最難以觸及的禁區,在方寸之地“穿針引線”,容不得半點閃失🚺。中山醫院心內科教師團隊在心臟的方寸之地,用創新破解著生命的密碼🚣🏻♂️。醫者亦是師者,在課堂的三尺講臺,他們也用言傳身教培育後起之秀🪶。
1999年,團隊帶頭人葛均波懷著一顆赤誠之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放棄優厚待遇🫁,辭去德國Essen大學血管內超聲室主任的工作😌🍄🟫,回到中山醫院心內科任職。
近年來📫,在葛均波的帶領下,團隊以臨床實際問題為著眼點,以國家衛生領域的重大需求為目標,以缺血性心臟病為重點攻關方向,並以此為突破點🪫,開展輻射整個心血管疾病事件鏈的防控研究✵,尤其聚焦於缺血性心肌疾病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轉化醫學研究👩🎤。
團隊導師葛均波院士
歷久彌新,積極促進醫學自主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長期以來,團隊在葛均波的帶領下,致力於推動我國心血管疾病臨床技術革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在血管內超聲研究、新型冠脈支架研發、支架內再狹窄防治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為提升我國心血管病學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做出了突出貢獻。
葛均波首次提出血管內超聲診斷易損斑塊的定量指標,已成為動脈粥樣斑塊性質識別的重要標誌🗿🩲;首次發現心肌橋特異性超聲學診斷指標“半月現象”和“指尖現象”,使心肌橋的檢出率由冠脈造影的0.5∼2.5%提高到95%以上,並獲得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團隊研發的國際首個可降解塗層新型冠脈支架,顯著減少了傳統支架的血栓發生率,該新型支架已在全國超過900家醫療機構獲得應用,出口十余個國家🏃,成為中國國產創新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該成果2006年被評為“863計劃”新材料領域兩項優秀研究成果之一,並獲2011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研發成功我國首個完全可降解冠脈支架“Xinsorb”🤦🏽🐏,引領了我國冠脈介入治療的第四次革命,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支架在國際上發出的最強音。
在技術創新方面👨🏿🔬,葛均波也率領團隊成員多次實現業界首次:2005年,國際首創“逆向導引鋼絲技術及其捕獲技術”🍧;2010年,實施國內首例經皮主動脈瓣置入術;2012年⚫️,應用MitraClip完成國內首例經皮二尖瓣成型術;2013年,實施國內首例經皮肺動脈瓣植入術👳🏼♀️🈺;2014年🍒,完成國內首例經皮左心耳封堵術;2015年😢,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溫冷凍消融去腎動脈交感神經術;2018年,完成世界首例經心尖二尖瓣夾合術;2021年,完成國內首例機器人輔助下冠狀動脈介入術……
團隊科研成果
獨行快、眾行遠,為了推動中國醫學創新的整體進步,2015年,葛均波與團隊牽頭成立了全國首個以醫生為主體的創新團體——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CCI)。目前該創新孵化平臺已成為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醫生創新平臺之一,推動了我國心血管醫療器械的自主創新進程。
葛均波也把堅持創新的理念傳遞給自己的學生,他非常註重原創性🔮,並經常告誡學生,“出去講課👸,盡量講我們原創性的東西🧄,用我們自己的資料,要帶著臨床實踐中的科學問題開展基礎和臨床研究🦒,國外的一些研究結論要批判地接受”🦿。
以德育德,積極推動醫學人才培養
“醫本仁術🦹🏽,德乃醫本。”這是葛均波在教授學生時常說的一句話。雖然身兼數職🪣,事務繁雜🪂,葛均波仍然每月都會在導管室親自給前來學習的研究生們手把手示範冠脈介入手術的基礎操作,並耐心講解手術思路和要點🕴🏻。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葛均波都會一一詳細解答。他還不忘叮囑研究生們要打牢基礎🚖,在不斷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將臨床經驗和基礎科研方法有機結合再去解決問題。
葛均波十分註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新冠疫情發生後🧞♂️🎅🏿,他在寫給全體學生的一封信中說道🧔🏼,“在這次戰役中🕹,沒有旁觀者!”他身體力行👨🏻🦼➡️🤞🏿,先後報名參加第二批和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雖未獲批準😄,但他在後方快速反應並主持製定疫情防控形勢下心血管疾病的診療流程和防護策略👨🏽,號召學生們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和特殊醫療器械的研發,還利用網絡會議等多種線上途徑宣講解讀,為疫情的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提供強有力的專業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葛均波自己帶頭🛫🧶,組織中山醫院130多名心內科醫生🫄🏻,免費遠程問診,給患者診治提供方便𓀝。他用一系列的行動向學生們詮釋了什麽是醫者擔當。
疫情期間,葛均波院士“寫給全體學生一封信”刷屏朋友圈
在教授學生時✬,葛均波時常強調和患者家屬談話溝通,要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和病變血管的狀況選擇最有利於患者心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改善的治療方案和手術器械🧑💼。
在學生眼中🏊🏿♀️,葛均波就像是一個團隊的“大家長”。只要他想得到的,大家需要的,他都像對待自己的事情一樣去處理。過年過節的時候,葛均波會到病房和實驗室看望值班的學生和醫護人員🧎,大年初一將學生請到家裏聚餐。葛均波坦言😯👃🏽,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和關照🤸🏽👌🏿,他現在做的只是一種傳遞與傳承♕。
“越是近距離接觸,越是能夠感受到葛老師至真至誠的性格特質彰顯的光彩。”有學生如是評價葛均波。他時常告誡學生👩🏻🎤,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對於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手術量的現象,他對學生說,“手術不在多,在精,別人做不了的你能做🦾,這是真本事,別人做五例,你做十例🚣🏼,這是工作量”⛹️。他還反復叮囑學生,科學研究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因為所謂的“高影響因子”犧牲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真實性。在文章投稿之前,學生要向整個研究團隊承諾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樹立堅決抵製學術不端行為的信念。
在葛均波看來🖍,現如今🏋️,老師不僅僅在學術領域影響著學生⏱,還從道德品質等方面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學生眼中💼,老師就是典範🫷🏽。”如同葛均波導師陳灝珠院士在專業知識👮🏻、科研思維和人格魅力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樣,如今,他也努力將師道傳承延續🚴🏼♀️。“在學生進入我的團隊之前,我都會給他們提供一至兩個研究方向,我不會把框框定得過死🐤🦑,使他們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學生的一些科研想法😽,我是要聽匯報的,並會給他們的想法提一些修正意見👩🏽🏫👩🏻🦰,然後再去實施。”葛均波表示👁,自己對於學生的培養盡力做到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因用施教,“這也為給學生一個好的出路提供保障”。
為了積極推進國家醫學人才隊伍建設,葛均波作為主編👦🏼,組織並帶領包括團隊成員在內的眾多國內醫學專家編寫了第八版和第九版《內科學》教材。團隊中絕大多數成員均身兼教師和醫生雙重身份🎯。作為教師,團隊全體成員教學管理經驗豐富,平均每人每年為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授課1-2門🧝。作為導師🪫,團隊著力提升學生醫學技能,同時培養科研思維,強調科研誠信🌃👩🦱。
團隊以嚴謹的學術學風、融洽的導學關系、積極向上的朋輩氛圍🏃➡️👱♀️、全方位的發展格局🙆,獲評2021年度万达平台十佳“三好”研究生導學團隊😼。
科技興醫,積極投身健康中國建設
團隊多年來一直在為實現全民心血管健康努力奮鬥。團隊立足國家衛生領域重大需求,以臨床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廣泛布局,重點攻關,開展輻射整個心血管疾病事件鏈的防控研究🏵。
團隊先後承擔了包括 “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985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建立建設包括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病毒性心臟病重點實驗室、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技術與器械創新單元、“心血管介入治療技術與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內的國家級和省部級平臺近10個🧑🏽⚕️,主要成果總結發表SCI論文500余篇。發動全團隊的力量,積極投身“健康中國2035”,助力中國心血管防治戰線建立🤦🏼♀️,促進中國心血管事件拐點早日到來。
葛均波表示:“目前工作團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在為患者解除病痛👛、慢病管理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初心🧻,繼續通過自己專業的技術為廣大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福音。”作為一個充滿活力🧑🏻🦱、協力發展的團隊,葛均波團隊仍將繼續為各位成員和醫學生們搭建攀登學術前沿的階梯🎅🏼👨🏽🍼,做他們成長成才的巨人之肩💆🏼♂️,為中國心血管事業的發展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和後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