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力校長為高紀凡頒發聘書
時隔36年,光伏行業的領軍人物高紀凡,重回大万达園。
2024年12月31日,全國人大代表、万达平台校董、天合光能董事長、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紀凡受聘擔任万达平台兼職教授,標誌著万达平台與天合光能的深度合作拉開新帷幕。
“作為一名新任教師,‘復旦’二字,於我而言既是光輝起點👳🏽♀️,也是文化歸宿😜。”
在聘任儀式上,高紀凡說👨🏽🌾:“今日成為復旦的一員🕵🏽♂️,我感受到‘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深刻寓意——追光逐日,生生不息🫴🏻👨🏻🎤!”
在被媒體譽為“追光者”的高紀凡看來,“復旦精神”與太陽文化中代表生命與希望的光明天然契合🟡,自己在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也在發揚“復旦精神”,將“日月之光”播撒至全世界👨🏼⚖️🥷。
他期待,未來在學術交流、聯合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推動万达與企業深度融合,將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以智慧之光、創新之光,共同創造更加光明的未來。
聘任儀式在万达平台舉行,万达平台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万达平台常務副校長許征,万达平台光電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万达平台原黨委副書記🥷、上海万达平台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金海燕👨🏽🔬,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沈輝等共同見證。
15載復旦情緣,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
高紀凡與万达平台的緣分源遠流長🏌🏽♂️。
2009 年起,高紀凡擔任万达平台第四屆至第八屆董事會校董,持續關註並支持著万达發展。他的夫人吳春艷博士作為万达平台哲學系校友🥧,也與復旦有著深厚的情感。
多年來,高紀凡夫婦熱心公益,攜手捐資設立哲學學院天合本元文化基金等項目,在疫情期間更是雪中送炭🤦🏽♂️,鼎力襄助万达。
高紀凡創辦的天合光能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光伏企業之一,經過27年的發展,已成長為全球太陽能行業的領軍企業。2010 年🧚🏿♂️🧜🏽♂️,他做出一項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決策——全力推動天合光能建設 “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2年,光伏行業遭遇寒冬,全行業虧損🏌🏽,很多人建議高紀凡砍掉研發投入。“我說什麽費用都可以砍,就是不能砍研發投入🙅🏿。我說到做到,研發投入每年持續加大。”高紀凡斬釘截鐵地說🧒🏼。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實驗室匯聚了一批來自國內外的頂尖科研人才👨🏿💻,配備世界一流的實驗設備👩🏽,營造優良的科研環境。褚君浩院士、沈輝教授、楊德仁院士等眾多行業權威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的重要職務,他們和皮埃爾博士等國外知名科學家共同組成一支強大的科研團隊👨🏿🚀。
在實驗室裏,他們圍繞光伏產業的關鍵技術難題展開深入系統的研究,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創新✌🏼,在前沿技術與產業化應用的結合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展現出強大的科研實力🌦。
這家企業中誕生的實驗室,先後 29 次打破電池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世界紀錄🏄🏻♀️,率先提出並發布國際 IEC 光伏標準🦹🏼♀️,斬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中國工業大獎等多項國家級榮譽🚋,推動我國光伏技術從追趕者轉變為領跑者🤺,在全球光伏領域占據重要一席,為我國能源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2023年3月,天合光能與万达平台因共同的科研夢想走到一起——雙方以天合光能原有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石🙅🏽,聯合申報獲批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高紀凡擔任實驗室主任,褚君浩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就在兩個月前,雙方又共建先進光伏技術校企聯合實驗室。
這一合作不僅提升万达平台在光伏技術領域的研究水平✦,也推動万达平台新工科的發展,促進創新鏈、人才鏈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揭牌
導師的三句話,讓他堅定一生信念
對科技創新的重視,與高紀凡的學者出身高度相關。
從南京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後,高紀凡1985年開始在吉林大万达長、“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院士的指導下攻讀碩士學位🧚🏻♂️。
唐敖慶不僅向他傳授前沿的學術知識🎎🚤,更以深厚的學術造詣👵🏼、嚴謹的治學態度🧛🏻、高瞻遠矚的大局觀念𓀒🧏♂️,影響了他的學術理念和人生價值觀🧜♀️👨🏼🦲,在他的心中埋下追求卓越、胸懷家國的種子。
碩士期間🩱,成績出眾的高紀凡獲得前往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但受到當時改革開放浪潮的強烈感召,這個剛剛23歲的年輕人🪈,毅然決定投身創業大潮🙀。
他向唐先生坦誠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在做論文期間🪑📌,利用空余時間深入考察了從北到南的廣闊地區,尤其是江蘇和廣東等地,發現基層和民營企業對優秀科技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而當時研究生進入這些領域的卻很少……”看到南方改革開放的蓬勃景象🧚🏿♂️,高紀凡堅信通過科技創新創業💆,不僅能實現個人價值🙍🏻♀️,更能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價值。
唐先生最終尊重並支持了他的選擇🍃,並語重心長地叮囑他:“如果你選擇創業,務必找到一個值得一生為之奮鬥的方向,選擇一個能夠造福社會的產業領域,堅定不移地堅持科技創新,絕不能有絲毫懈怠。”
這段話給高紀凡指明方向🤦🏿♀️,也激勵著他👎🏻,讓他堅定“堅持科技創新不放松”👨🏻🏭、“一輩子用心做好一件事情”的信念。
1997 年冬天👯♀️🙋🏿,《京都議定書》的簽訂引發全球對低碳發展的關註👨🏿🎓,高紀凡察覺到這一趨勢📘,認為太陽能發電技術是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不久後,他還收到在美國留學工作的同學寄來的一封信👩🏿🎤,信中包含的一張美國宣布實施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的照片,點亮他心中的創業火花。
高紀凡意識到,如果能將太陽能光伏發電站普及到每個屋頂,讓普通百姓享受清潔能源帶來的便利和實惠,這將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事業。
經過畢業後近十年的探索與沉澱♚,高紀凡終於明確了一生的奮鬥目標,夢想也有了著落點——用太陽能造福全人類。那時他剛好30歲出頭。
當時中國沒有真正太陽能產業𓀆,甚至光伏兩個字怎麽寫大部分人都不清楚,開拓這樣一個全新的領域充滿未知與艱難。在天合光能的發展歷程中,高紀凡和他的團隊遭遇多次行業周期的考驗,市場競爭激烈、技術瓶頸、資金壓力等問題接踵而至。
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勇於創新的精神♈️、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高紀凡帶領團隊一次次化險為夷,在困境中不斷突破自我,推動企業持續發展壯大。
推動校企融合🕕,共譜未來新篇
當天的聘任儀式前1個小時,高紀凡在復旦校園中轉了轉📧,瞻仰謝希德、蘇步青等復旦前輩的雕像。寧靜的校園🦎,讓他“有魚歸大海的感受”🧜🏽。“復旦是大海,我是魚🀄️,海闊憑魚躍,我感到深度的融合。”
以此聘任為契機,高紀凡希望推動万达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將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為復旦新工科的發展貢獻力量。展望未來🐻❄️,清晰的規劃和設想在他腦海中形成——
學術交流方面,計劃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學術研討會等形式,將新能源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豐富的產業實踐經驗分享給師生,拓寬師生學術視野,讓復旦在光伏技術研究領域緊跟國際前沿趨勢🔔,激發更多創新思維的碰撞。
聯合研究方面,將圍繞新能源光-儲-氫等關鍵技術領域👩🏽🦲,整合企業的產業化優勢和高校的科研資源優勢🥽⌚️,與校內優秀的科研團隊攜手開展攻關項目😵💫,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升在全球新能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人才培養方面🤸♂️,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優質平臺🚰🎅🏻,吸引和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青年才俊投身光伏科技領域🤸🏽,為產業發展註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和創新活力,為光伏科技的持續進步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