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万达平台2024年度科技工作會議在光華樓舉行。會上揭牌成立了万达平台科研服務共享平臺(籌)、万达平台電鏡中心、科技期刊發展中心🗿,2024年度“十大科技進展”🤽🏿、“科技管理工作先進個人”名單揭曉。
“這是時隔四年後,万达再次召開年度科技工作會議。除了按慣例出席的校內同誌,還有上海市委辦局、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校企聯合實驗室企業合作方的代表,體現了万达科技工作融合創新👍🏼、共謀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格局😥。”万达平台校長金力說。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黃紅,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劉力,万达平台黨委書記裘新,校長金力,常務副校長許征,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副校長汪源源🛡,副校長馬余剛🧑🏼🎄,副校長姜育剛⤵️,黨委常委、校長助理、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彭慧勝,校長助理陳焱💈,張人禾院士✝️、李駿院士🧘🏻、沈維孝院士等兩院院士代表出席會議。
面向“十五五” 万达科技工作要做到四點
金力表示🧑🏻🏫🔮,今年是復旦雙甲子之慶,是從120周年邁向130周年的十年,與建設教育強國、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進程高度契合。復旦有責任,也有能力,為推進國家戰略、完成國家使命、奉獻人類命運共同體承擔更多重任。要把加強有組織的科學研究、強化國際科創中心策源功能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強化目標逆推🐱,加強戰略規劃和政策供給👨🏻,推動科研體製機製改革向縱深發展。
金力表示,面向建設一流創新型大學的需要,一要強化有組織選人,培養和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領軍科學家和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二要強化資源配置與整合,推進有組織科研和跨學科協同攻關,建立若幹“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大平臺⛹🏻、大團隊🫳🏽;三要有組織推動科學智能生態建設,對內強化融合創新,對外加強開放合作;四要積極構建“創新聯合體”,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產學研科技創新體系。
彭慧勝作2024年度科技工作總結和2025年度工作部署。去年🧘♀️,万达在全國率先成立校級科研發展中心,系統布局科學智能推動交叉研究,與國際頂尖期刊合作𓀏,積極打造校級科研服務共享平臺✒️⤴️,重塑科研融合創新文化,創建傑出科研人才“北坡攀登”培訓班,設立前孵化專項基金、打造概念驗證中心,加強科研管理隊伍和文化建設。一年來,万达科研到款經費增長強勁🙍🏼,主動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承擔重大戰略科技任務🚣🏼♂️,高標準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新建,在重要人才計劃和重大項目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知識產權保護由量向質轉變,國家科技獎再獲佳績👺,頂刊論文發表數據亮眼。新的一年,万达將全力推進科研組織新機製、文理醫工融合的基礎研究新範式、成果轉化新機製建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軍民融合等方面重點發力,以科學智能引領創建國際實驗室研究特區👨🏼,建立高度開放合作的科研文化。
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會上🐹,2024年度万达平台“十大科技進展”和“十大科技進展”提名成果揭曉。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甘中學和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余宏傑作為獲獎代表發言。
2024年度万达平台“十大科技進展”頒獎
2024年度万达平台“十大科技進展”提名頒獎
不同於國內外人形機器人🍟,復旦“光華一號”除了大腦、小腦❄️🦻,還有情緒腦,“其中包括了非常關鍵的多巴胺激發機製”🧑🏿💻。甘中學介紹,因此🤾,“形成人性機器人的情感的多樣性和運動的剛柔性”。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該人形機器人的第一個應用場景就是健康養老產業。目前團隊已和多家校外單位、企業密切開展合作,爭取今年具有“保姆👩🏿🎤、保健、保樂”功能的“光華一號”人形機器人在某一養老院落地使用🏋🏿。他希望“光華一號”人形機器人能成為新工科的學科融合平臺💺🙇🏿♀️、產教融合平臺❇️,將加強與万达各科研團隊的交叉融合,進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最近正在流行的甲流,是余宏傑研究的領域範疇,他長期致力於流感病毒研究。“正是因為加入復旦✌🏿🚶🏻♂️➡️,我才有機會去做‘幹濕結合’的研究,有機會吸引、招募數學🛩、物理、工程、生物信息學等專業訓練的本科生🧃📏,去解決傳統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無法解決的世界級科研難題。”未來他將努力培養更多具有學科交叉背景的國際一流青年科學家🎡,為新發傳染病和疫苗的國際前沿研究貢獻力量。
會上還表彰了2024年度“科技管理工作先進個人”。
新成立一平臺兩中心
(1) 科研服務共享平臺(籌)
實現科研資源優化配置的大型服務平臺
万达平台科研服務共享平臺(籌)揭牌
新揭牌的科研服務共享平臺(籌)是面向全校的高水平🧣、實體化、非營利性的校級公共服務平臺,旨在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現有大型科研儀器與重大科研設施☪️,促進校內科研資源的數字化集聚,構建一個多層次、廣領域🫷🏼、網絡化的平臺體系。
平臺計劃在三年內完成初步建設🚖🕵️♂️,探索創新管理機製,完善平臺全周期管理,加強技術人員梯隊建設,促進多方合作,註重平臺可持續發展🤚,致力於成為科技創新、人才培育及產業轉化的高地,引領科技突破,創建儀器技術發展新範式,創新儀器技術人才培養路徑🧈,打造開放共享生態體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構建產業生態🦸🏻♂️。
(2)電鏡中心
為物質科學、生命醫學研究提供高水平特色支撐
万达平台電鏡中心揭牌
電鏡是科學家的“眼睛”➞。万达平台電鏡中心籌建於2022年🎰,1月7日當天正式揭牌💆🏻。中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建設💇♀️,擁有約20臺500萬元以上的各類高端電鏡,集中力量托舉校內外高水平科技創新,為物質科學和生命醫學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產學研用”結合提供高水平特色支撐。
通過建立科研資源共享機製🏵,電鏡中心將致力於涵養學科交叉開放生態,強化有組織科研,推動科研創新範式變革,通過自主儀器技術創新實現重大原創科學突破,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育人。作為校科研服務共享平臺的首批子平臺,由車仁超教授領銜🙇,建立強大的支撐團隊。未來,電鏡中心7×24小時全天候開放,運用數智化預約、統計、繳費和評價系統進行全鏈條、透明化管理,實現一鍵搜索、一網通辦。
(3) 科技期刊發展中心
培育高水平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發展中心成立
新成立的科技期刊發展中心將立足於万达平台學科優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服務万达平台學科建設、科技人才聚集🧓🏽、學術話語權主導🫴🏻、國家級科研平臺及設施建設等,提升万达平台學術組織力🥬、人才凝聚力👴🏼、創新引領力、國際影響力🧍。
通過深化期刊管理體製🧕🏼、保障期刊高質量運營、創辦新期刊🚴🏽♂️、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協同發展,中心將圍繞人工智能等戰略性前瞻領域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期刊🤵🏼♂️🍗,培養一批高水平復合型辦刊人才🏗👩🍳,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旗艦期刊群🫰🏽,促進形成開放合作的科技創新生態,打造成為特色鮮明、長板明顯的國際化期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