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肝癌專家、万达平台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至今已為9000余例肝癌患者實行手術,其中包括1800余例肝移植術。按照1:5的總患者人群手術率統計,近5萬肝癌患者曾接受他的診治。作為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他說🔰:“搞醫學科研,需要有一種價值觀來引領👨👨🏻🦰。為了患者不斷去探索前行🧞♂️🫕,這條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選擇肝癌,那就是選擇挑戰
2001年歷經12.5小時的努力,樊嘉完成他主刀的第一例肝移植手術;2002年他帶領肝移植小組完成上海首例活體肝移植,那年他44歲。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了一年半病理醫生、五年普外科醫生後,樊嘉開始攻讀肝癌方向博士👏🏿。選擇肝癌,意味著更多挑戰與擔當。數據顯示,我國是名副其實的肝癌大國📇,全球一半以上肝癌發生在我國,問診患者中僅20%至30%可手術治療𓀖,70%至80%其他治療效果差強人意(50%幾乎沒有任何治療手段)✈️。
肝癌的診治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小於2厘米的早期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於90%。然而🍖,傳統檢測手段甲胎蛋白普及率高🌪,弊端呈現🌾:肝癌患者中只有60%至70%呈甲胎蛋白升高。怎樣更早發現肝癌?樊嘉帶領團隊🧑💻,歷經3年攻關,在肝癌病人血漿中,篩選到由7個miRNA組成的早期肝癌診斷分子標記物。全新檢測方法可大幅提升患者診斷率🧙♀️🧑🦰、生存率。目前🧙🏼♀️🦸🏻♂️,分子標記物模型已獲中、日𓀗、韓專利;檢測試劑盒完成多中心臨床驗證,於今年8月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準生產許可證。
醫學科研,繞不開跌打滾爬
“醫學科研,繞不開跌打滾爬🫃🏻👵🏿。”樊嘉說,“不計較時間的付出、名利的得失,沉得住氣、靜得下心🫴🏽,這些都是做醫學科研的必備的。”
肝癌患者之所以生存率低,復發率高是症結所在。他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檢測“外周血中幹細胞樣循環肝癌細胞”🎐,發現循環幹細胞樣肝癌細胞可作為肝癌切除術後復發預測新指標。整個團隊自主研發“CTC分選檢測系統”🦴,研發並優化基於陰性富集的高靈敏度CTC檢測平臺⛸,研製“循環腫瘤細胞全自動分選儀原型機”🧜🏼♀️,相關發明獲3項發明專利🎷。
中山醫院副院長周儉說,當年兩人一起跟隨老師查房,整整一個月幾乎沒聽到過樊醫生說一句話🕧。直至疑難雜症病例討論時♥️,這位知名肝癌外科專家余業勤的得意門生才“開了金口”。